首页
企业概况
集团介绍 集团领导 组织架构 业务板块
资讯中心
水控要闻 基层快讯 近期关注 信息公开 视频专栏
党的建设
党建动态 纪检监察 群团工作 专题专栏 学习园地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搜索
资讯中心
汾河灌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多方共赢:节水增产还增收
编辑: 时间:2025-09-23 点击:

“以前浇地靠‘大水漫灌’,肥料撒下去全凭经验,现在‘精准滴灌’按需供水供肥,玉米亩产一下冲到1023公斤,比老办法增产近两成!”近日,在山西汾河灌区文水县核心示范区,种植户看着丰收的玉米田,难掩喜悦。这一变化,源于2023-2024年万家寨水控集团所属的山西汾河灌溉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太原理工大学开展的“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该项目成功打造“汾河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模式”,为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成果亮眼:四类作物实现“节水、减氮、增产、增收”多重突破


在460亩核心示范区与30亩科研精试区,项目针对玉米、马铃薯、梨树、春玉米复播芥菜四种主流作物种植模式,开展膜下滴灌水肥耦合、田间水力性能测试等系统试验,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粮食作物提质增效:玉米采用“W75N200”最优水肥组合(特定灌水与施氮水平),较农民传统种植节水25%、减氮33%,亩产达1023公斤,较常规畦灌增产17.4%,水分利用效率提升至2.45kg/m³;春玉米复播芥菜亩产2189公斤,较对照田增产6.7%,亩均增收420元。



▲玉米试验田


经济作物收益攀升:马铃薯亩产突破2122公斤,商品薯率提高12%,每亩增收820元;9年生酥梨园亩产2521公斤,单果重从301克增至391克,同时每亩减少投入成本260元,实现“提质又降本”。


▲马铃薯试验田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项目通过优化滴灌系统运行参数,使田间施肥均匀度超95%,彻底解决了传统灌溉“远少近多”的水肥不均问题;滴灌系统运行稳定性达98%以上,灌溉水利用率较常规模式提高15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灌区地下水超采压力。


技术创新:打造“汾河特色”节水模式,兼顾高效与实用性


▲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项目团队以“科学配置、高效实用”为原则,构建起适配汾河灌区的技术体系。在水源配置上,创新性建设蓄水池,以汾河水为主要滴灌水源,地下水作为补充应急水源,既充分利用地表水,又减少地下水依赖;在设备布局上,根据储水容量、单井出水量、畦块长度及水质等实际条件,精准配置滴灌首部过滤器、示范罐首部装置及田间管带,实现“用材节省、灌水均匀”的双重效果。


▲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交流


为让复杂技术“落地生根”,项目依托汾河灌溉公司科研服务中心科研基地,设置3个灌水水平×3个施氮水平的完全组合试验,经过两年连续田间监测,最终筛选出适配不同作物的最优水肥方案,形成标准化技术流程。同时,团队通过“田间学校”模式,多次开展技术培训,面向当地种植户、合作社带头人讲解设备操作、参数调控等实用技能,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带动周边农户主动推广运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


转型意义:从“经验种植”到“数字水肥”,重塑灌区农业生产方式


“‘一水定乾坤’的老习惯,曾制约着汾河灌区农业的提质升级。”项目负责人表示,此次技术革新,实现了两大关键转变:一是灌溉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按需供给减少资源浪费;二是施肥方式从“经验施肥”升级为“数字水肥”,通过科学配比实现高效利用。


▲数字水肥装置


▲精准滴灌装置


如今,这一模式不仅让灌区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更对遏制地下水漏斗、保护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山西汾河灌溉管理有限公司将联合太原理工大学,进一步扩大示范范围,推动“汾河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模式”在更多地区推广,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

(文字、图片:武金权)




上一篇: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工程建安2标马家河泵站出水隧洞...

下一篇:装备集团所属三合智慧公司成功入选“山西省专精特...
【关闭】
版权所有©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晋ICP备10007385号  
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677号
  建议使用1920* 108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