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以来,汾河流域遭遇连续强降雨,汾河中下游迎来年度最大洪水,省管五河(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浊漳河、沁河)防汛形势复杂。万家寨水控集团所属汾河流域公司作为省管五河堤防技术巡查工作的技术支撑单位,在此次秋汛中既展现了“闻汛而动、向险而行”的应急担当,更以探地雷达、无人机等先进设备为支撑,构建起“传统巡查+科技赋能”的立体防控体系,用技术创新筑牢河道堤防安全屏障。
协同作战筑牢防汛“第一线”
面对突如其来的秋汛,汾河流域公司迅速行动,于10月10日起组建专项巡查队伍赴汾河运城段,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乡政府、群众管理力量紧密协作,形成“上下联动、政企协同”的巡查合力,对稷山、河津、万荣、新绛等重点河段展开拉网式排查,确保河道堤防安全。
巡查组在稷山段全面排查中,重点聚焦排水口安全,发现堤防雨淋冲沟等问题6处,针对排水口出口海漫、翼墙砌石损毁等隐患,第一时间提出抛石处理方案,及时遏制险情扩大;10月11日,河津段巡查发现多处大面积冲沟,部分已淘刷至堤顶路面以下,巡查人员迅速联合当地力量拉设警戒线封锁危险区域,调配机械开展填土加固,高效处置险情;10月12日,万荣段巡查不仅完成堤防全面检查,还对防汛物资储备情况进行核实,针对2处排水口塌陷、1处堤防滑坡及6处冲沟问题,现场提出整改建议;10月13日,新绛段遭遇洪峰冲击,新纺桥段出现穿堤建筑物倒灌,600米堤防告急,公司巡查人员与当地政府抢险队伍并肩作战,共同研究抢险方案、投入应急处置。
本次秋汛专项巡查累计发现各类堤防问题33处,所有问题均第一时间反馈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推动地方及时采取加固、封堵等处置措施,有效保障了汛期堤防安全运行。
先进设备破解巡查“老难题”
省管五河全长2106公里,堤防总长度达1600余公里,巡查工作长期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地况复杂”的挑战,传统巡查方式难以精准排查地下隐患、高效覆盖广阔区域。为填补堤防地下检测空白、完善信息化检测手段,汾河流域公司购置探地雷达、无人机及其配套软硬件,以技术创新推动巡查工作提质增效。

在技术应用中,公司构建“分层扫描+重点复核”双阶段作业模式,利用探地雷达对省管五河堤防重点部位开展无损检测,精准识别地下空洞、裂缝、渗漏、密实度异常等隐蔽隐患,彻底改变了以往“靠经验判断、凭肉眼观察”的地下隐患排查方式;同时,配套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设备和RTK模块,实现全地形覆盖、多视角观测、高精度定位,快速发现堤防表面裂缝、冲沟、渗漏痕迹等问题,大幅提升巡查效率与隐患识别精准度。

通过先进设备的应用,公司不仅及时掌握堤防工程运行工况,降低洪涝灾害发生风险及影响,更逐步建立起堤防一体化诊断体系,形成可推广的堤防智慧检测技术标准,为堤防除险加固提供病害精准靶向定位,为防汛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让科技成为守护五河安澜的“硬核力量”。
持续护航省管五河安全
作为省管五河堤防技术巡查单位,汾河流域公司始终将河道堤防安全运行放在首位。近年来,公司持续优化巡查技术手段,从传统巡查到“科技+传统”协同巡查,从人工排查到“智慧设备+专业团队”精准排查,不断提升巡查能力与服务水平,圆满完成历年五河技术巡查服务工作。
此次秋汛中,先进设备与人员应急响应的高效结合,再次彰显了公司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加强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充分运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重点排查河道冲刷坍塌、堤身堤基渗漏裂缝等险情迹象,以更精准、更高效、更科学的巡查工作,为省管五河河道堤防安全运行提供坚实技术支撑,以实际行动守护五河安澜。
(文字、图片:李明)